大健康趨勢下,乳企開始將觸角延伸至益生菌等相關領域。數據顯示,2013年我國益生菌市場規模為243億元,到2020年增加至850億元,年復合增速高達19.59%,且近5年的增長率均在15%以上;市場規模持續擴容,預計今年我國益生菌相關產品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420億元。
酸奶、乳飲料和奶粉是益生菌食品領域的重要賽道之一。2021年,我國益生菌乳制品市場規模超550億元,除2020年外,2016-2021年行業增速始終超過10%。巨大的市場前景,使得各大乳企不斷加大益生菌的研發及推廣力度。實際上,近年來,乳企加碼益生菌市場的動作頻頻,伊利、蒙牛、光明、澳優、均瑤健康等乳企都在加快對益生菌市場的布局。
乳企持續發力益生菌領域
隨著消費者對腸道健康、提升免疫力等健康方面的關注,益生菌在功能性食品市場中增速強勁,成為各大乳企研發的重點領域。
3月6日,伊利聯合中國航天正式發布了“中國專利 太空菌株”,即“BL-99”“K56”“ET-22”3款專利益生菌菌株。據了解,這3款菌株均為伊利自主研發,深度參與了太空搭載實驗。除此之外,伊利還自主研發了乳雙歧桿菌BL-99、副干酪乳桿菌K56、副干酪乳桿菌ET-22等菌株。
蒙牛旗下優益C專利益生菌PC-01產品也于近期對外發布。根據公開信息,蒙牛目前擁有1.2萬株菌種的資源庫。在去年10月,蒙牛還攜手中國航天發布了自主研發的“2016國人1號菌株”“2016國人2號菌株”,這兩株益生菌均為太空培育型菌株。
光明乳業則早在1996年就開始布局益生菌前沿領域。2021年,光明乳業推出健能JCAN系列益生菌,該產品為光明推出的首款益生菌產品。光明乳業還擁有乳酸菌菌種資源庫,其中自主知識產權菌株48株,并率先實現植物乳桿菌ST-III、干酪乳桿菌LC2W等專利菌株的產業化開發。
2016年,君樂寶啟動“益生菌+”戰略,搭建產學研一體化”益生菌研究平臺。截至目前,君樂寶旗下已擁有 N1115等專利菌株,同時與一然生物共同推出了U-ihoo等益生菌系列產品。
為深入益生菌領域,澳優在2019年7月收購了豐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即錦旗生物)26.1%股權,并收購后者全資子公司愛益森全部股權,此舉為澳優在益生菌領域的進一步拓展奠定了基礎。2021年,澳優申報的鼠李糖乳桿菌MP108獲批嬰幼兒菌株。
2022年11月,均瑤健康發布公告稱,擬出資2.79億元取得潤盈生物85%的股權,重整后將推動公司與潤盈生物在益生菌種、科研技術、生產加工、市場渠道、管理體系和品牌營銷等方面的合作。
自主知識產權菌株研發刻不容緩
值得一提的是,由于我國益生菌產業起步較晚,菌株研發還無法完全滿足國內消費者的個性化、多元化需求。長期以來,我國益生菌市場上90%的菌株依賴進口。有關數據顯示,2021年,在我國益生菌原料市場中,國外企業杜邦和科漢森市占率分別為50%和35%,其他廠商合計市占率為15%,而我國科拓生物公司食用益生菌領域市占率約為0.81%。
打破這一局面成為推動國內益生菌市場發展的關鍵。而乳企進入益生菌市場具備先天優勢?!叭橹破肥且嫔鷥灹嫉妮d體之一?!痹诳仆厣锟偛脛攒娍磥?,國內乳企應該順勢而為,抓緊研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菌株?!耙欢ㄒプ∵@個機遇,誰成功了,誰就能站到制高點,擁有話語權,從而在戰略上取得優勢?!?/p>
對此,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,國內益生菌產業的快速增長,得益于“政策端、資本端、產業端、渠道端、消費端”五個端口的共同推動?!爱斚?,食品飲料市場同質化嚴重、增長放緩,要形成高附加值、高溢價的產品競爭力、迎合大健康的消費趨勢,益生菌是一個很好的出口?!?/p>
朱丹蓬表示,“未來5年,益生菌產業會進入成熟期,市場容量會進一步擴大,大健康產業的紅利會進一步釋放。但值得注意的是,目前行業標準缺乏,市面上的產品存在良莠不齊的情況,增長到一定量級后必然需要優化產業結構,淘汰一批名不副實、過度包裝的產品?!?/p>
乳業分析師宋亮同樣認為,當前益生菌市場存在不規范之處。一方面,益生菌產品品類繁多,存在同質化問題的同時,標準缺失。另一方面,益生菌產品的技術還需進一步提升,維持益生菌的活性和數量極為重要。
(本報綜合整理)
《中國食品報》(2023年06月06日04版)
?。ㄘ熅帲?/span>楊曉晶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