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bdo id="llndp"></bdo>
<ins id="llndp"></ins>

      <menuitem id="llndp"></menuitem>
      <tr id="llndp"></tr><small id="llndp"></small>
      <ins id="llndp"><acronym id="llndp"></acronym></ins>

      中國安全食品網> 聚焦> 瀏覽文章
      食物減損空間巨大 協同發力構筑全鏈條食物減損體系
      來源:中國安全食品網 2023/10/12 15:39:01

        市場監管總局、民政部、中央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日前聯合印發《關于進一步做好制止婚宴餐飲浪費工作的通知》,通過強化部門聯動,引導協會發力,積極構建從新人結婚登記提醒、合理設計婚宴菜品到創新供餐服務形式、探索餐后捐贈的寬領域、全流程、多層次制度機制。

        事實上,除了餐飲浪費,我國食物損耗浪費現象一直存在。有研究顯示,每年我國蔬菜、水果、糧食、肉類等七大類食物浪費約4.6億噸。調研發現,食品在儲運、批零和生產中的損耗巨大,卻往往被忽視,消費環節的浪費現象也較為突出。業內專家指出,多類食物存在巨大可減損空間,要協同發力構筑全鏈條食物減損體系。

      食物損耗浪費驚人

        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近期發布的一項研究顯示,每年我國蔬菜、水果、水產品、糧食、肉類、奶類、蛋類七大類食物按重量加權平均損耗和浪費率合計22.7%,約4.6億噸,其中生產流通環節食物損耗3億噸,消費環節浪費1.6億噸。按目前七大類食物約五成減損空間計算,若減少一半損耗,我國可每年節約2.3億噸食物,滿足1.9億人1年的營養需求。

        食品浪費主要出現在哪些環節?一些水稻產區的農戶反映,收割機作業過程中稻穗末端稻谷脫落、清選工序中籽粒不能及時分離等,都會產生相當數量的稻谷損耗。

        部分種糧大戶表示,其儲糧設施簡陋,有的甚至無法進行烘干,糧食損耗較高。有的農戶由于專業知識匱乏,會將多種蔬菜、水果混合儲存,果蔬儲存環境溫度、濕度把握不當,易導致果蔬腐爛,造成損耗。

        在部分大型農貿批發市場,果蔬等食物損耗嚴重。不少批發商說:“大白菜只能賣一天,第二天就開始枯萎,只能扔掉”“萵筍賣一車爛半車”“遇到雨季或特殊天氣,水果在市場中的損耗超過30%”。

        在消費環節,一些消費者反映,超市中的大量食物被過度“裁剪”甚至“精修”,比如大白菜修剪為只剩1/10的“娃娃菜”,大蔥只保留蔥白部分,韭黃被“剪頭”等。一些超市每天有大量的面包、饅頭、香腸等臨期食品被當作垃圾處理。

        在餐桌上,食物保存不當、食物到期、盲目消費等也是浪費的突出原因。以高校為例,一方面,部分學生節糧意識淡薄,“點多了吃不完”現象普遍;另一方面,食堂存在菜單長期不更新、菜品口味單一、葷素搭配不合理等現象,導致學生剩菜剩飯較多。近年來,高校食堂因“難吃”多次登上熱搜。

      多個環節成為食物浪費“重災區”

        業內專家分析,儲存、物流、加工等多個環節,成為食物浪費“重災區”。

        科學儲糧意識缺乏。一些農戶缺乏科學的儲糧意識和有效的儲存條件,將收獲后的糧食以“地趴糧”形式直接在庭院露天存放,如遇陰雨、降雪等天氣,極易霉變,造成較大損失,嚴重影響糧食品質和農民收益。調研發現,實際操作中還面臨缺少存放地、個人投入大、勞動力不足等問題。

        冷鏈物流基礎薄弱。國家農產品保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究發現,我國每年生產的果蔬從田間到餐桌,損失率高達25%—30%,發達國家的果蔬損失率則普遍控制在5%以下,美國果蔬在保鮮物流環節的損耗率僅1%—2%。有人認為,從冷鏈流通率和冷鏈基礎設施來看,我國與美國、日本等發達國家仍存在較大差距。這正是我國果蔬損失率高的重要原因。在美國和日本,果蔬、肉類、水產品的冷鏈流通率超90%;在我國,同類產品冷鏈流通率僅為35%、57%、69%。

        糧食過度加工造成浪費。為滿足消費者喜好,商家過度加工、精細加工等現象突出,糧食出成率不斷下降,造成大量B族維生素、礦物質等營養損耗和糧食浪費。研究表明,糧食精加工營養損耗最高可達八成。以稻谷加工為例,適度加工下每100斤稻谷可產出70斤大米,但精加工只能產出50斤。以面粉加工為例,過去市面上常見的是“75粉”“80粉”,即100斤小麥能加工成75斤或80斤面粉,而現在市面上已有不少“70粉”甚至“65粉”。

        事件性消費食物浪費突出?;檠?、朋友聚會、社交餐飲等事件性消費中的食物浪費問題尤為突出。中國科學院專家團隊研究結果表明:事件性消費人均每餐食物浪費量95.43克,大于非事件性消費的浪費量(59.28克),其中朋友聚會的食物浪費量人均每餐為103.61克,婚禮婚宴和答謝宴的食物浪費量人均每餐分別為295.32克和144.27克,遠大于一般事件性消費。

      減少食物損耗要從整體入手

        如何減少食物損耗和浪費?專家提出,要從整體入手,構筑全鏈條食物減損體系。

        開展食物減損工程以強化損耗控制。在生產環節,配置現代精準農業設備和信息系統,推行大面積精量播種、施肥、植保、耕作、收獲以節約要素投入,增加食物生產收益。

        在儲運環節,增建倉儲設施,優化裝卸運輸方式,推廣安全高效節能儲運新技術,支持農戶科學儲糧;完善糧食運輸物流體系,開發專用技術和裝置,建設糧食接卸專用平臺,開展物流標準化示范和應用,在更大范圍開辟鮮活農產品綠色通道。

        在加工環節,自主研發和對外引進先進加工技術并舉,開發滅菌技術、粉碎技術、成型技術等,革新農產品加工方式。研制食品資源梯度增值開發技術,提高食品原料利用效率和附加值;推廣食品營養保全加工技術,減少過度加工對食物營養物質的損耗和浪費;對食物生產進行全程控制,減少資源浪費和災害損失。

        在消費環節,健全餐飲業服務標準和規范,倡導理性消費,同時深化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。發展水產品冷鏈技術,構建完善的水產品產后冷鏈物流體系,降低產品物理損耗。集成水產品加工副產物中的活性成分高效利用關鍵技術與裝備,實現水產品加工的零排放、全利用。

        業內人士認為,構筑全鏈條食物減損體系,需在生產、儲存、運輸、銷售、供應鏈管理等方面協同發力。

        一是摸清底數,明確標準,建立減損目標體系。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動物食物與營養政策中心主任、研究員程廣燕建議,開展全鏈條調研,摸清損耗底數??山M織有關部門、研究機構、行業協會、龍頭企業等力量對我國主要食物的損耗情況、損耗原因進行一次摸底。明晰全產業鏈中每個環節的食物損耗特征,為從源頭上采取食物減損措施提供依據;加快構建全產業鏈食物減損標準體系。

        二是壓實責任,市場倒逼,建立減損動力體系。建議修訂餐飲行業標準,規范餐飲行業菜單和點餐服務,鼓勵餐飲企業在菜單或網絡餐飲服務平臺向消費者提供食品分量、規格或建議消費人數等信息。業內人士認為,可考慮設立農業減損專項補貼,對種植戶、批發商、運輸企業建設冷庫、購置冷藏車輛等進行補貼。國家食物與營養咨詢委員會主任陳萌山建議,加大宣教力度,扭轉消費者以“亮、白、精”為選擇標準、過度追求“鮮、活”的消費觀念,在日常飲食中“粗細”結合。

        三是加大投入,加快攻關,建立減損支撐體系。貴州畢節土豆種植大戶管紹剛建議,研發適用于不同地形、不同品種的高精度農業收割機械,提高作業的規范性、精準性和收割效率。程廣燕建議,加強冷鏈建設,完善生鮮食物終端配送機制,有效減少農產品的產后損失。加強庭院儲糧安全管理,密切關注天氣變化,及時檢查糧情,及時采取措施消除風險隱患,避免糧食生霉造成浪費。

       ?。ū緢缶C合整理)

       

      《中國食品報》(2023年10月12日01版)

       ?。ㄘ熅帲?/span>羅晨


      文章點評
      關注我們
      99偷拍视频精品一区二区,老湿机无码精品A∨在线观看,亚洲中文精品图区,免费无码A片岛国精品一区视频

      <bdo id="llndp"></bdo>
      <ins id="llndp"></ins>

        <menuitem id="llndp"></menuitem>
        <tr id="llndp"></tr><small id="llndp"></small>
        <ins id="llndp"><acronym id="llndp"></acronym></ins>

       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文本链> <文本链> <文本链> <文本链> <文本链> <文本链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