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報訊 (記者 羅晨)今年10月16日是第43個世界糧食日,其所在周是我國糧食安全宣傳周。10月16日,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、農業農村部、教育部、科技部與全國婦聯等五部門向全社會發出倡議:“踐行大食物觀 保障糧食安全”。
糧食安全是“國之大者”。保障糧食安全是一個永恒的課題,手中有糧、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。中國幅員遼闊、陸海兼備、物產豐富。在高質量發展中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需要,要持續優化食物結構、提升營養健康水平,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,讓老百姓的餐桌上有更加豐富多樣、營養健康的食物。
倡議書提出,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,讓中國飯碗更牢固。深入實施“藏糧于地、藏糧于技”戰略,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,不斷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。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,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,加強農作物病蟲害防治能力建設,促進增產增效。加快農機農藝、良種良法等科技突破,強化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。加強災害應急管理,全面提高農業抗風險能力。
倡議書提出,強化多元食物供給,讓中國飯碗更豐盛。以大食物觀構建糧食安全大格局,合理利用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資源,宜糧則糧、宜經則經、宜牧則牧、宜漁則漁、宜林則林。注重向森林、草原、江河湖海要食物,向植物動物微生物要熱量、要蛋白,開發豐富多樣食物品種,實現各類食物供求平衡,構建高質量食物安全保障體系。
倡議書提出,推進全鏈條節糧減損,讓中國飯碗更豐盈。堅持系統思維、協同聯動,推動糧食“產購儲加銷”全鏈條節約減損。加快推進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,提高糧食作物機械化作業水平,強化糧食產后服務體系建設,大力推廣綠色低溫儲糧技術,完善標準引領適度加工、減少加工損耗和營養流失,持續推進飼料糧減量替代,切實減少生產、流通環節損失浪費,耕好節糧減損這塊“無形糧田”。
倡議書提出,培育綠色營養觀念,讓中國飯碗更健康。堅持綠色發展理念,大力倡導科學膳食,引導居民走出“精米白面”飲食誤區,形成“粗細搭配”的習慣,優化膳食結構。大力倡導降油增綠,引導居民合理適量吃油,不斷提高居民健康飲食和綠色消費水平。全面普及膳食營養和健康消費知識,推動食物供給由“保供”向“優供”轉變,推動全社會生產生活方式向綠色低碳轉型。
倡議書提出,傳承勤儉節約傳統美德,讓中國飯碗更文明。大力弘揚勤儉節約、理性消費、適度消費,引導居民厲行節約、反對浪費。積極踐行愛糧節糧,推動愛糧節糧宣傳教育進機關、進學校、進企業、進社區、進農村、進家庭、進軍營,切實增強全民節約意識。倡導餐飲消費“量力而行”,摒棄“講排場”傳統陋習,爭做文明用餐“排頭兵”。
倡議書提出,節用裕民,節儉興國。愛糧節糧不是口號,關鍵要體現在每個人實實在在的行動中。讓我們同心協力、身行力踐,爭做愛糧節糧的倡導者、推動者、踐行者,以實際行動節約每一粒糧食,杜絕“舌尖上的浪費”,共同守護“大國糧倉”,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貢獻自己的力量。
《中國食品報》(2023年10月17日01版)
?。ㄘ熅帲?/span>羅晨)